作品查詢
![]() |
學校名稱: | 國立基隆女中 二年級 201 | 優等 |
作 者: | 陳萱 | ||||||
參賽標題: | 閱讀心得-丹麥女孩 | ||||||
書籍ISBN: | 978-986-344-3 | ||||||
中文書名: | 丹麥女孩 | ||||||
原文書名: | The Danish Girl | ||||||
書籍作者: | 大衛·埃博雪夫 | ||||||
書籍編譯者: | 王敏雯 | ||||||
出版單位: | 麥田 | ||||||
出版年月: | 2015年5月30日 | ||||||
版 次: | 二版 |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
《丹麥女孩》闡述的故事是一對畫家夫妻,在妻子的模特爽約之下,丈夫意外換上了細緻柔軟的洋裝與絲襪裝扮讓妻子完成作品,一剎那甦醒了沉睡在丈夫埃恩納心中的女性靈魂—莉莉。為了完整自己,埃恩納進行歷史上第一例變性手術,成為最前衛與勇敢的變性先驅。 |
二、內容摘錄: |
埃恩納靠這種方式掌握顏料調和的深淺,色調必須夠灰,足以吞沒這種男人,一層層塗抹上去,彷彿要與逐漸沉默的咆哮聲對抗。(P.12) 埃恩納靠回椅背,注視車窗上自己的倒影。天色暗得很快,倒影愈發模糊,只能看一點輪廓,待暮色四合,他已經看不清窗中的臉。然後倒影消失,外面什麼都看不見,只有遠處養豬的村落燈火閃爍。埃恩納在黑暗中坐著。(P.224) 有時候葛蕾塔覺得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似乎全世界只有她一人孜孜工作,其他人都在休息,或出門享受生活。所有事情壓在她肩頭,她一旦停步,低下頭來,他們安穩、親密的小世界就會崩毀。(P.234) |
三、我的觀點: |
三、我的觀點: 隨著科技進步,連帶影響教育與衛生水準,民主思想的地位已經逐漸被視為重要的事,社會風氣不再像把隱形的槍枝,抵在想法不同的人的腦子上,如今的我們,不只能擁有自由的言論,也普遍擁有更寬闊的視野去接納不同的聲音,一切都充滿彈性與可能。 曾經被普遍人們視為「禁忌」與「違反傳統」的議題,如今已經有許多人能夠驕傲的為自己發聲,能夠不懼人言,做最真實美麗的自己。例如同志婚姻已經不是彩虹般的夢想,制度法令上已有部分國家通過,雖然每個國家風氣有所不同,歐美國家是相對較早開放的國家,而現在,國內也已有較多的人能坦然接受且視為稀鬆平常,而各個國家也都有支持人權議題的聲浪,表示著文明帶來的宏觀視野是全球性的,而非僅止在國內流行。 而性別議題中,「變性人」應是較冷門的議題,不過這樣的事件在泰國反而成為當地特色,是在地「文化產業」的其中一種藝術形式,感覺泰國文化對待「變性人」這件事的態度十分開放,也相當友善。 若在過去,「變性手術」是具有極高的感染風險及死亡風險的,不過幸好的是目前的技術已經消弭了許多醫療衛生上的危險。然而在革命與進步的同時,想法有正反兩面本就是很自然的情況,若能擁有開闊的心胸去理解包容,我會感到欣賞;若持反對意見,我也不覺可憎,任何事物與觀點在世上本沒有絕對的好壞,反對者的意見也值得被尊重。唯一讓我無法接受的只有仇恨言論,表達意見來讓想法更多元是件好事,過度偏激與不尊重異己的評論,我都十分不讚賞。若大家都在彼此立場上多些同理心,有如此前提的社會風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進步,才是健康的社會。 不同於保守派的反對變性手術,我認為自己的生理性別與體內的靈魂相符與否,都不該感到罪惡與羞赧,我的想法是:每一副軀殼既然只是靈魂的住宿所,世界上有成千上萬的人,那麼靈魂就會有千萬種樣貌,如此形形色色的我們,不該被簡單且粗糙的二分法框架、劃分。所以我認為每個人都該擁有自己喜歡的樣子,決定改變自己生理性別以符合自身性別認同的手術,是每個人的「權利」,也不應該有所謂「正常」與「不正常」之分別。 書中畫家埃恩納有勇氣去做自己,過程即使徬徨且遭受各種異樣眼光與霸凌,甚至連醫生都認為他「不正確」,但他無畏眾人目光和流言,在妻子的支持下,成為歷史上第一位變性先驅。 我覺得埃恩納的老婆在事件中,是最精華與關鍵的人物,從起初不解到轉為支持,最後陪伴艾納去做變性手術,對我而言,她絕對是最充滿溫情的人物,隱藏於整本書中,作者的就像是想告訴閱聽人:若有機會為他人,或為自己挺身而出,我們都將可能帶給那些需要同理的人激勵和勇氣。而閱讀完本書的我們也是否該學習成為那樣帶給別人溫暖的人。 最重要的事,是去接納更多與自己不同的聲音,懂得尊重與同理他人是每個人都需要學習的美德,讓每個人的靈魂都各自綻放不同風采的美麗,都能展現自己最自在的模樣。 |
四、討論議題: |
人格的自主性是生命的力與美之指標,每個人一生之中,都有機會面臨自己和大眾期待不同的處境。當面臨到壓力時,是否會畏畏縮縮把自己隱藏起來? 還是為自己勇敢,不為三言兩語挫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