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查詢
![]() |
學校名稱: | 國立蘭陽女中 二年級 12 | 特優 |
作 者: | 劉葒宇 | ||||||
參賽標題: | 生而為人---變形記閱讀心得 | ||||||
書籍ISBN: | |||||||
中文書名: | 變形記 | ||||||
原文書名: | |||||||
書籍作者: | Franz Kafka | ||||||
書籍編譯者: | |||||||
出版單位: | 麥田出版 | ||||||
出版年月: | 2019年1月 | ||||||
版 次: | 二版 |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
卡夫卡1899年開始寫作,離世前交付友人所有的作品,希望他幫忙銷毀,友人卻替他發表。 故事講述了主人公葛雷戈變成甲蟲後慢慢被家人厭惡,最後孤獨的死去,雖然他仍深愛著家人,家人卻因為他的死展開了對新生活的憧憬。曾身為家中樑柱的他,失去勞動能力後,被家人百般嫌棄。 |
二、內容摘錄: |
「如果他聽得懂我們的話,」父親又說了一次,閉上眼睛,認可妹妹認為此事絕無可能的想法:「也許我們還能和他達成某種協議。」 「他得離開這,」妹妹喊著,「我們的不幸就在於我們這麼久以來,一直相信他是哥哥,但他怎麼可能是呢?假如他是,他早該看出人類不可能跟這樣一隻動物一樣一起生活,早就自動離開了。」 p101 |
三、我的觀點: |
「我離開了,給世界帶來了美好 。」 故事講述了主人公葛雷戈變成甲蟲後慢慢被家人厭惡,最後孤獨的死去,雖然他仍深愛著家人,家人卻因為他的死展開了對新生活的憧憬。 全篇的氛圍抑鬱,身為家中樑柱的他,失去勞動能力後,竟被家人百般嫌棄,妹妹甚至覺得如果甲蟲真的是她的哥哥,那他更應該自覺的離開。多麼諷刺,這麼多年的付出是為了甚麼,如果現在的環境不接受自己的存在就是沒有希望了嗎?被無情義地對待,過著螻蟻不如的生活,這樣身不由己的處境是所有的變形,包括身體及關係的。 很值得討論的是,妹妹在一開始其實對變成甲蟲的哥哥仍是百般關照,甚至認為照顧好哥哥,是她很樂於勝任的工作,一方面是和哥哥的感情,另一方面,也許是因為平時並非家中的核心人物,照顧哥哥成了她責無旁貸的義務。但慢慢地,她失去的耐心,最後葛雷戈的一次意外出現,打斷妹妹的音樂演出,成為重要的轉折,妹妹開始理直氣壯地厭惡眼前這個無法高通的蟲子。如此看來,妹妹這個角色比起自始至終都排斥厭惡的父親顯得更加無情,在現實生活中,這種前後不一的態度,顯現的冷酷常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我在想,葛雷戈沒有變成甲蟲前,活著的意義是甚麼呢?在壓抑的工作環境下,拼命付出,為的不就是希望家人能生活的更舒適嗎?時刻把他人的需求和夢想放在心上,忽略自己的真正的渴求,原以為這一切如常而美好,最終換來的,卻是家人的冷漠對待。 家中年老的父親,固執保守又好面子,那就是他無法接受變成甲蟲的兒子的原因吧,還是說在沒有變形前,父親就已經看輕兒子?隨時穿著整齊工作服,顯然對自己的工作認同度十分高,或是想證明自己的價值,對於兒子的變形異化,只認為是失去貢獻能力的象徵,感受不到親情的溫暖,對父親而言,葛雷戈更像是一個工具。 變形成蟲,他十足卑微,當自己的親生母親想要前來探望,葛雷戈怕的是自己的醜陋會嚇壞母親。這樣的心境,讓人不勝唏噓。而母親是本書中唯一真心在意葛雷戈的,就算如此,也因自己的懦弱無能,無法改變兒子的命運,身為母親的無能為力,到最後只能接受事實。 隨著頁面印刷越來越暗,心越來越涼,不禁深思,人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他不管是變形前,抑或是變形後,都不是自由的個體。如果他接受了自己的蟲身會好一些?答案是否定的,無論接受與不接受自己,異化注定他無法為他人接受,誰能接受一個異類在身邊,而沒有任何溝通的可能。 直到最後一頁,書中並沒有交代葛雷戈為何異化成蟲。這是卡夫卡的設定,他想說的是現代人又何曾異於那孤單的爬蟲?被現實壓榨著不能發聲,甚至扛著家庭施加的壓力,無法喘氣。更為悲慘的是,做為一個「小螺絲釘」對這個社會的影響微乎其微,等你消失後,公司會輕鬆請到新的員工、甚至家人會展開新的生活,別人的人生總是一片美好。卡夫卡曾說,「這個世界是充滿希望的,只是我沒有。」闔上書,哀悼著葛雷戈的遭遇,沒人能理解的悲哀。 |
四、討論議題: |
生而為人的意義是甚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