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查詢
![]() |
學校名稱: | 臺北市立景美女子高級中學 一年級 良 | 優等 |
作 者: | 周俐妘 | ||||||
參賽標題: | 狂人日記──一個瘋子所說的真理 | ||||||
書籍ISBN: | 9789866070242 | ||||||
中文書名: | 狂人日記 | ||||||
原文書名: | |||||||
書籍作者: | 魯迅 | ||||||
書籍編譯者: | |||||||
出版單位: | 讀品 | ||||||
出版年月: | 2012年01月 | ||||||
版 次: | 初版 |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
本書為魯迅的短篇作品集,除了〈狂人日記〉以外,另外還收錄了〈祝福〉、〈肥皂〉等九篇白話短篇小說。 〈狂人日記〉的內容講述一個「狂人」幻想著這個社會是個吃人的社會,上至老人下至幼兒無一不想吃人。其中透過狂人的「狂言狂語」,揭露出了人們被當時中國封建社會裏的家族制度和禮教所深深毒害著。 |
二、內容摘錄: |
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吃人」!(p. 15) 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別人吃了,都用著疑心極深的眼光,面面相覷……(p. 22) |
三、我的觀點: |
作者魯迅生長在清末,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時期的社會生活,他看到了人民的愚昧──一味的遵從中國舊有的制度及陳腐的傳統觀念而不知變通。他想改革,改變這陳舊的想法,因此他將這些宗法制度、封建禮教譬喻成「吃人」,從而寫出這篇〈狂人日記〉。 起初我並不是很了解這篇短文所想表達的意境。為什麼狂人會覺得大家都想吃人呢?為什麼「仁義道德」會是等於「吃人」呢?但等到我了解了故事背景、再次閱讀後,我發現這其實是魯迅想用來批判封建制度是種「人吃人」的制度。透過狂人的角度所描寫是因為他是個迫害狂,簡單來說就是個有病的人。有病的人所說的話真的有需要去認真在意嗎?因此作者可以藉此大力的抨擊這個迂腐不堪的社會。 書中的狂人代表著知識份子,而在這個「禮教吃人」的背景下,他身邊的人皆是被封建文化荼毒以久的人,他想反抗,但卻被旁人當成是瘋子,因此被迫關在黑沉沉的屋子裡。這黑屋子是否正代表了封建制度融不下任何反對的意見呢?而在友人的前言中,狂人最後「痊癒」了,這是不是表示著勢單力薄的他最終還是被封建主義給吞噬掉了呢?其中還有一段是在敘述說:狂人認為大哥吃了小妹,而自己也無意間因為吃到了大哥所準備的飯菜而吃了小妹的肉,這也許暗示了就連狂人自己也不確定自身是否也因為受到封建禮教的影響而「吃了人」? 雖說是狂人,但其實發狂的卻是整個社會。即使是「正常」,但在全是「不正常」中卻被認為是「不正常」。他時時都得堤防著被人「吃掉」、時時害怕著自己也開始「吃人」。但狂人越是深刻地感到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越是極力反抗這種禮教,周圍的人越是把他當作是一個「瘋子」。 文中的最後提到了「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許還有?救救孩子……」,國家的棟樑便是孩子們,因此作者希望下一代不要再受到封建禮教的影響,進而使中國發展成一個沒有「人吃人」的社會。但這真的是有可能的嗎?中國人受到禮教制度的「陶冶」已有兩千多年,改變一個民族的想法真有那麼簡單嗎──尤其是大多數人都還是遵從禮教的情況下。在現代這個思想開放的社會中,仍然還是有「人吃人」的情況出現,因此人們最應該做的便是教育上的改革,通過教育才能使人不被傳統文化蒙蔽、使人能分辨思考事情的是非對錯,從而讓舊有的、不合時宜的觀念被淘汰。 這篇〈狂人日記〉道出了中國已經病了這件事。朽壞的封建禮教,如果人們不試圖去反抗,那如同毒瘤般的制度便會殘害整個社會。它狠狠地揭開了大眾對於傳統的質疑,使人們開始對此產生了疑問── 傳統,真的是對的嗎? |
四、討論議題: |
現代的社會還有那些不合時宜的陳舊觀念嗎?如果有的話,那我們該如何去除或改正它呢?且要怎麼讓大眾都接受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