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查詢
![]() |
學校名稱: | 臺北市立景美女子高級中學 一年級 儉 | 特優 |
作 者: | 蔡羽慈 | ||||||
參賽標題: | 理性與感性哪個比較好? -我的觀點 | ||||||
書籍ISBN: | 9789577459152 | ||||||
中文書名: | 理性與感性 | ||||||
原文書名: | Sense and Sensibility | ||||||
書籍作者: | 珍‧奧斯丁 | ||||||
書籍編譯者: | 楊淑智 | ||||||
出版單位: | 遊目族 | ||||||
出版年月: | 2007/11 | ||||||
版 次: | 二版 |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
艾琳諾‧達西伍德和瑪麗安‧達西伍德兩姊妹配迫和媽媽、妹妹搬到巴頓,在那裡他們遇到了不善表達的愛德華、迷人的魏勒比還有深情的布蘭登上校,在一連串的事情發生下,兩人各自用不同的想法來面對無奈的現實還有複雜的情感,相互成長的故事。 |
二、內容摘錄: |
我很希望像一般人一樣平凡,但過得很快樂。我相信我必須走我自己的路才會快樂,功成名就並不能帶給我快樂。(p.106) 瑪莉安說:「的確,許多人對大自然的美景的讚賞,已變成只是無意義的陳腔濫調。每個人都假裝能感受到風景的美,且試著用很有品味和優雅氣質的口吻加以描述,彷彿他是第一個為此美景下定義的人。我憎惡各種陳腔濫調,有時我不說出內心的感受,因為我找不到足以形容那些美景的話語,而說得出來的盡是平庸的陳腔濫調,毫無品味和意義。」(p.113~114) |
三、我的觀點: |
人並非全然的理性或感性,我相信大多數人都同意這個觀點,而作者卻硬是把他們分開,更誇飾了兩者的差別。 從這兩姊妹得處事風格及所說的話,就不難察覺兩種大相逕庭的性格正在以自身的方式適應這個社會帶給她們的難題。 姐姐雖以理性的角度看待她生命中所發生的事,以成人般的冷靜迷走在名為人生的遊戲裡,靜靜地觀察許多細微的枝節,默默地忍受並非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相較於妹妹的不負責和有時的高傲無理,顯得更加成熟、社會性,業讓她養成把心事放在心底的習慣,照顧因情而傷的妹妹,等到有需要時才告訴別人的體貼。或許沉重,卻也令人看到屬於女性堅強的一面。 而妹妹正值情竇初開,天真浪漫,保有強烈好奇心的年紀,對於美好的景物總是能用心聆聽,感受大自然的奧妙,或許是第一次,涉世未深,對於情感執著而濃烈,能不顧一切地放手去愛,享受青春擁有的特權,認為這世界是很單純、很美好的,相信隨著情緒來主導自己的人生會是唯一選擇,跌跌撞撞地向前奔,漸漸學會現實那令人難以接受沉痛的道理,體悟到雖盡人事卻只能聽天命的無奈,展現女孩到女人的轉變。 理性與感性絕無強烈地好與不好,而是在某些情況下要那些多、那些少罷了。不過如果像故事中令人感到痛斥的魏勒比,希望狠狠地傷了人之後還能得到原諒,俗話說:「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既擇其所愛,就要愛其所擇,如此地貪求,到最後還是只能一無所獲。 雖然兩姊妹性格迥異,可我還是很敬佩她們共同的一個特點,那就是-尊重。縱使內心不一定同意對方的看法,卻不會批評、厭惡對方的想法,只是單純的不認同。這在現今的社會中實是十分難得的特質,因為我們都知道,許多人不追求事實真相,只躲在電腦背後當自以為的正義魔人,攻擊少數的想法,卻不會給予真正有用的建議。我們應該培養尊重別人的特質,理解他們的立場,在從而給予自己的看法,達到交流、討論的目的。 我在裡面也看到人性的弱點-金錢和醜陋-貪婪,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需要錢,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以金錢為優先考量,「有錢不是萬能,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我想,不管是在東方還是西方,普遍人還是認為錢有一定的影響力,可以看見人不欲人知的一面,我們可從兩位主角的哥哥看出人往往只看表面的習慣,追求華而不實的關係,沒有主見、盲目地跟從。而從嫂嫂的身上看見貪婪、無窮的慾望主導著思考及行為,成為最不好的示範。 沒有主見、想法已成為臺灣年輕學子普遍的問題,不容易在眾人中突出,容易像主角們的哥哥被嫂嫂牽著走,失去原本擁有的權力。其實作者描寫哥哥對於聽從妻子的話其實是建立於深愛著她的感情上,那以這樣的角度來看就沒什麼不對,恐怕錯就錯在我們對於他妻子的個性在一般印象中是比較負面的,以她自私自利的做法來評斷她,其實就另一個的角度來看,她也沒什麼錯,只是她要求太多,而給予的太少,才令人感到厭惡吧。 理性與感性都是組成我們性格上不可或缺的部分,學習如何善用它們。我很敬佩某些人,面臨重大轉變時,能有條不紊的處理事情,學會堅強,把情緒留給沒人看見時的自己,他們不是忘了感性,而是明白自己的責任,學會接受並放手,承認自己已經歷那份帶點苦澀、辛酸、無奈又甜蜜的成長。 |
四、討論議題: |
1.真的可以把一個人歸類於理性或感性嗎?如果可以,那要怎麼分類?如果不行, 為什麼? 2.為什麼人會常常以一個角度看全部的事情?這樣好嗎?為什麼? 3.現代的接收訊息較過去方便,這改變了我們什麼的生活?又帶來什麼的影響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