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查詢
![]() |
學校名稱: | 臺北市立景美女子高級中學 二年級 真 | 特優 |
作 者: | 吳品葳 | ||||||
參賽標題: | 欲留抑流 | ||||||
書籍ISBN: | 9789575709853 | ||||||
中文書名: | 記憶傳承人 | ||||||
原文書名: | The Giver | ||||||
書籍作者: | 露薏絲˙勞瑞 | ||||||
書籍編譯者: | 鄭榮珍 | ||||||
出版單位: | 東方出版社 | ||||||
出版年月: | 2013年5月 | ||||||
版 次: | 初版 |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
作者露薏絲‧勞瑞多變多才,除了兒童小說、短篇故事,亦跨足論文。她的寫作生涯起步較晚,四十歲時才嘗試當一名作家,結果一「著」成名。而《記憶傳承人》是露薏絲‧勞瑞第二本獲紐伯瑞獎的科幻小說,她將兒時居日、受父母寵溺的反思以故事投現,讓人們依隨記憶傳承人的跫跡,思忖一切皆被規範成條的「安逸」是否就等於快樂、幸福?當你偶獲翻轉一切的可能,該選擇放逐抑或留下? |
二、內容摘錄: |
「是我們的人做了這樣的選擇,選擇同化。……我們放棄了陽光,也放棄了顏色和差異性。」……「我們控制了很多事物,但也因此放棄了很多事物。」 (p.149) 有時候我真希望他們能多找我,運用我的智慧,在很多事情上我都可以提供建言。我希望他們能有所改變、但是他們不想改變。生命在這裡是這樣平常、規律、乏味,這就是他們的選擇(p.159、160) |
三、我的觀點: |
倘若有那麼一日,欲自齒間竄出的字詞皆須精雕細琢;欲自腦間迸發的回應皆得冠上公式;欲自心中流淌的情感全判上拘役,彼時的自己,是否還能算是個「人」? 書中雖然以簡淺的字句描繪著故事,卻能讓我無意識地陷進「自我」與「規範」探討之中。在喬納思的社區中,有著完善規劃的生命旅程,規定好的回應用語,但到頭來,不過是個「偽烏托邦」罷了。書中長老讓過往的記憶禁錮在傳承人的腦袋,消除一切對生存不利的因素,像是嚴寒、戰亂、分離……甚至是愛和歡樂,說是為了「保護」人民。但也因此,人們在安逸之中漸次失去了應有的情感,不再對過往抱持回憶,盲目走在一條條平順且由人規劃好的道路上,直到流放。我認為這一切只是「阿Q」的翻版,以安逸的假象,在冥冥之中模糊、甚至抹煞過去的記憶,再把它們一股腦壓在傳承人身上。而在書中,長老會依他們平時對少年的觀察替他們選擇「適合」的工作,但生活中的規範已經把他們壓得不敢動彈,為什麼連工作都得由他人指派卻不吭一語?在不具選擇權的生活中,人們終將泯滅內心真正的夢想、失去對未知的期待和嘗試的勇氣。這讓我想到五月天《人生海海》的一段詞﹕「就算是這個世界/把我拋棄/而至少快樂傷心我自己決定」有許多事,我們都慣於「現成」。像紙上談兵的教條、準則,似乎早已概括接受﹕不反抗、不質疑,甚至不過問。有時在遊戲中抽牌、挑東西時,我會按下「隨機」,毫不猶疑、幾乎不會花時間思考究竟什麼才是「自己要的」。或許,完善的保護與規劃是一種安逸;也或許,安逸的本質即是弒人的囚禁。 書中那條禁止窺探的河流充斥著重霧般猜忌與絕勿侵越的嚴格告誡。它不但牽動著整個故事的轉折,也赤裸裸表現出人們對新事物的畏懼和警戒、深刻表現出了人們的懦弱。我想,「未知」是他們不願跨越熟悉的舒適圈,不願意面對人類真正的本性、情感和特質。即使擁有了它們可能讓一切比原本複雜,甚至出現犯罪、戰亂。但也正因為有了情感波動,原先平乏枯槁的生活能重現色彩。人們多出了關心、交流,不同種族和宗教的人緊緊相依,了解彼此真正需要的不是規範,而是人性。有時自己宛若一只圓規。心思與想像欲奪圄而出、不顧一切的奔騰,但望後一眺,被外在規範、輿論禁錮的自己猶然趑躕不前,到最後一切皆是圈地自限。面對框架的方式無它,只有跨越。 倘若生命沒有岔路,焉能享受選擇的過程中的惴惴不安、選擇後的成就感,甚至攥得改變的契機?喬納思作出逃放決定的剎那,他找到了內心的真我。在規範的籠罩下,冀盼與背在腳踏車後座的小寶寶或許就象徵著心中尚未崩解的夢想。 在成長的過程中,學習如何成熟;遇到挫折時,眼淚的滾落都是為了為無邪的微笑騰出更多空間。而在天空盤旋的戰機,或許就是內心的恐懼和徬徨,但在跌跤、重振的反覆輪迴中將逐漸被沖淡、甚至消逝。只要希望的燭光不滅,我們終將逃出那個舒適圈。 小王子曾說﹕「星星會發亮,是不是就為了讓每個人有一天都能找到他自己的星星?」我總在想﹕「框線會存在,是不是就是為了讓每個人有一刻能尋回想飛的心?」欲留抑流,全取決於自己。 |
四、討論議題: |
社會福利制定的程度和人們生活自由之間的比例究竟該如何權衡? 人們有了情感和戰亂、犯罪等行為的關聯是否緊密?而消除宗教、種族的差異是否真正可行?人們對於生活的準則和依歸又該如何定起? 倘若制定嚴密的法令讓犯罪行為消失,對人們的影響究竟是好是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