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查詢
![]() |
學校名稱: | 市立忠明高中 二年級 六班 | 優等 |
作 者: | 陳冠綺 | ||||||
參賽標題: | 你的22K | ||||||
書籍ISBN: | 957679756 | ||||||
中文書名: | 栽培自己 | ||||||
原文書名: | |||||||
書籍作者: | 吳若權 | ||||||
書籍編譯者: | |||||||
出版單位: | 方智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 ||||||
出版年月: | 2001年4月 | ||||||
版 次: | 初版 |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
栽培自己,就從現在!成就自己,永無止境! 在充滿不確定的年代,唯一且絕對可以確定的高報酬投資──栽培自己。 成功需要的是:百分之百的熱忱,全心投入的努力,接受挫折的勇氣。如何讓別人認識並且記得你,是你的責任,而不是對方的義務。眼界的提昇,可用想像的;技巧的增加必須不斷的實驗、練習。你要調整「眼高」和「手低」的距離。而偷懶,總有藉口;但是上進,卻沒有理由。打開行動力的關鍵,在於決心。 |
二、內容摘錄: |
心念的力量,往往可以結合所有對你有利的條件,成為一個神奇的磁場,只要你願意立定志向,努力付出行動--美夢可以成真,他是世間最美麗的「預言」;噩夢可以避免,他是最值得警惕的「寓言」。 P.10 問問自己:十年後將會擁有多少朋友、保有多少幸福?年華漸老的臉上是不是能毫不做作地流露出平靜溫和的表情?是不是每一條皺紋都柔軟可愛? P.15 |
三、我的觀點: |
「22K根本是個偽議題!」 「令人憤怒的22K!」 「揭露22K!」 「別再汙名化22K!」 「你有拒絕22K的權利!」 「22K是什麼問題?」一個熱門話題。一個個相關的議題,在電視上吸引了觀眾們的目光,在平面媒體上挑起讀者間的爭論、在網路上更是聳動的引起網友們的意見相左的相互撻伐。然而一個大學生只拿22k不合乎常理嗎?又是什麼因素造成部分的大學生在進入社會工作之初只能領到22K呢?是學校?是社會?是政府?是教育?還是自己造成這樣局面呢? 在閱讀﹤栽培自己-想像自己十年以後的樣子﹥後,不禁讓正值二八年華的我,遙想十年後的自己,不也是即將步入社會的青澀新鮮人,屆時是否也將面臨隱藏在"月薪22K"之後的種種問題。我想ㄧ份價值22k的職位,不論從事者學歷高低,月薪都只能領取22k,與學歷並不是絕對的關連。這個問題的重點應該在於,如果當大學畢業生不具有相當的職能,或擁有高於他人的技術,導致在求職的競爭過程中,找不到其他薪資更優渥的工作時,而接受領取22k的工作,思來想去也是理所必然。 雖然有些人認為只有少部分的人擁有「拒絕22k」的權力和實力,他們認為好工作的職缺是有限的,而這些職缺轉眼間就被老手、工作經驗豐富,或是學歷更佳的競爭者搶先一步佔有了;另外還需要考慮失業風險的壓力、職場的不如意等等問題,所以選擇工作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自由。但在這本書中,作者提醒我們,「其實企業若是有意瘦身,裁掉的多是贅肉。」擁有名為實力的武器,就比較不必去害怕遭到裁員的下場;即使企業因為經營不善而倒閉,而失去了工作,有著足夠的能力作為後盾,也比較不需要擔心尋不著新工作的可能。這也提醒了我們,要時時培養自己,做個有實力的人。如果不幸的成為了企業丟棄的「贅肉」需要檢討的,依舊是我們。 由上所述,我想在求學的路程中,我們不該單單只是充實與職場作業相關的專業知識與實力,更應該多加培育多元的思辨能力,以增加在未來面對挑戰的應變、解決問題之實力。在進入工作職場後,主觀、和偏見,是人際溝通的主要障礙之一,而人與人的關係是相對的,要他人如何待你,你就該先如何的對待他人。學習與人溝通、達到共識,摒除代溝和誤解,使對方對你產生深刻而良好的印象,也是職場上重要能力之一。想要栽培自己的能力,並不是把自己種在土裡,澆點水,能力就能生根發芽這般輕易。其實工作的本身、和夥伴們的切磋合作、面對環境變動的挑戰,都是累積專業經驗和知識的最佳管道。調整「眼高」和「手低」的距離,逐步踏實,訓練自己成為企業真正需要的人才。要維持自己對工作的熱枕,持續的精進自己的能力以及擴展知識的範圍,和嚴謹的工作態度,和諧的人際,或許才是擺脫「22k」的最佳方法。 「22K是什麼問題?」綜觀言之,22k的問題不是出自於社會,不是因為他人的角逐,而是在於如何栽培自己。 |
四、討論議題: |
1.當那三成大學生,只能做22K的工作時,社會輿論為什麼只一味地怪罪他人,而不是自我反省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