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查詢
![]() |
學校名稱: | 市立忠明高中 二年級 1 | 優等 |
作 者: | 吳庭育 | ||||||
參賽標題: | 我的人生,我決定 | ||||||
書籍ISBN: | 9576679990 | ||||||
中文書名: | 《自己的路,勇敢的走》 | ||||||
原文書名: | |||||||
書籍作者: | 蔣揚仁欽 | ||||||
書籍編譯者: | 彭之琬 | ||||||
出版單位: | 商周出版 | ||||||
出版年月: | 2002年2月1日 | ||||||
版 次: | 初版 |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
作者在十多歲的時候就決定走自己的路,到印度去學習佛法,儘管親友的不認同,同儕的嘲弄,甚至一路艱辛且孤獨,但他卻勇敢的走了過來。 然而印度匱乏的物資生活並沒有使他打消念頭或半途而廢,從那些不同於台灣的歷練和生活點滴,反而使蔣揚擁有最豐富的精神生活,而他更是學會知足、感恩、包容,以及懂得與世間萬物和諧相處。 他那樸實的個性、清明的價值觀,透過文字,使讀者在閱讀本書時不但輕鬆自然,且達到心靈淨化的效果。 |
二、內容摘錄: |
現在年輕人的生活花樣確實不少,但多采多姿並不代表內心是真正踏實和快樂。我的出家生活可能很單純,甚至還需要做豆腐、賣豆腐來貼補學校的開銷,但這是同年齡的人所沒有得生活體驗;內心世界的探索與豐盈,也可能是同齡的人無法體會的。(p.42) 我認為快樂是一種感覺,無法以金錢衡量,因為真正的快樂是無形的「滿足」。(p.109) 貪著就像是一種迷幻藥,常有美麗的外表作裝飾,當我們被以愛做掩護的貪著纏上時,就墮入五里霧中無法看清事實。(p.191) |
三、我的觀點: |
讀完本書,這才發現它並不單單只是本能夠淨化心靈的宗教書,反而是超越宗教、不分膚色種族的親子教育的佳作。它所傳達的許多價值觀及作者透澈的分析,在現代價值觀混亂的社會中,有如暮鼓晨鐘般的發人深省。而作者透過文字,將其擇善固執的態度和其堅持以自己的力量走自己的路的勇氣一一呈現出來,更是讓我感動和佩服溢於言表。即使知道一路上也許風風雨雨、艱辛寂寞,仍勇往直前的追尋夢想,那份精神是無法從課本上所學到的。 在書中,作者的父母給予高度的自由讓他選擇未來的路該怎麼走,在書中他也曾提到「如果我有一點小小的成就值得大家稱許,首先要歸功於父母親的恩惠、支持與教導。」每個人都會害怕跟別人走不同的路,也害怕別人的眼光,但人生只有一次,錯過了並不會倒帶重來,蔣揚及他的父母清楚的明白這點,父母的支持和肯定也造就出不一樣的蔣揚仁欽。 而在以升學主義掛帥的台灣,仍存在著許多教育的詬病,而最明顯的莫過於「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風氣,這股風氣也因此造就了許多不快樂的孩子。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讀書,一個人的學業成績並不能用來斷定他將來是否成功,更不能當成評價一個人品格的標準。但是不可否認的,成績比較好的學生通常會得到師長們較多的關愛,甚至有些家長還會規定自己的小孩不能和成績較差的孩子玩在一起。這種偏向病態的社會現象,造成許多成績不好的小孩產生自卑的心態,讓他們因而自暴自棄。假如大家能夠給予他們在其他方面的肯定,想必在各行各業會比現在多出更多的人才。 藉由作者透澈的分析,我對很多事情的看法也有了改變。「不論是否有宗教信仰,其實轉念也是一個讓自己常保快樂的好方法。」的確,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時常為了些雞毛蒜皮小事而生氣、痛苦、以至於大打出手,這些反應不但無法使我們獲得快樂,反而會讓我們毀於更深更長久的痛苦之中。然而我們時常在找「快樂」,彷彿它在這世界上永遠都找不到,其實快樂或許一直就是最簡單最純真的事物。在未來的日子裡,我想更用心去體會快樂,而不是努力去找尋快樂在哪裡,唯有這樣,我才能讓生活感到知足與幸福。 現代的青少年容易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又現代人物質充裕,心靈貧乏,在情緒方面比較無法控制,如果青少年能自小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心中常存感恩的心,不但對自己有益,對這個社會也是有向上提升的動力。而作者──蔣揚仁欽小小年紀就有勇氣追求他的理想,人生本來就應該自己選擇自己的道路,而且必須是對的、正面的,然後勇敢往前走。人生很長,並非人人都可以安然渡過每一天,到了岔路,一旦選擇一條道路都必須不受阻礙的行走,對於路途所遇見的事物都必須抱著感恩心,相信自己可以完成,那麼成功就離我們不遙遠了。 |
四、討論議題: |
當在選擇人生道路時,你是否曾經困惑、孤寂?你是如何克服內心的恐懼,勇敢的走自己的路? |
